Sunday, April 27, 2014

乱侃湾区的房产

乱侃湾区的房产

(Please read the Disclaimer first. If you disagree, please stop reading my blog).
作者:海藻

先给一点上次89年房崩的经验,当时我已在湾区。好学区如 Cupertino, Palo Alto几乎没跌,最低点与最高点持平。LosAltos, Saratoga跌了最多20%左右,Saratoga当时学区一般好,华人不多,很白。半岛Woodside,Hillsborough跌了不 少,MenloPark也几乎没跌。大跌的是东湾Oakland到Pleasanton,最多跌了35-40%,SFChronicle曾报道 Oakland几个跌了近70%的案例。MSJ微跌10%。湾区传统好学区Palo Alto,Cupertino自50年代起就如此,但以前学区平均许多,差异没有今天大。MSJ是台湾人移民80年代建立起来,Saratoga以前很 白,是好区但非好学区。
当时Mountain View, Sunnyvale都是普通蓝领区,远非今日可比,我89年住在MountainView如乡郊农场,88年以前上升不多,后来下来也不厉害。MV发迹因为95年Netscape。

湾区跌了不容易买,因为91-94经济衰退,失业率很高,如非89绿卡,中国人作为第一代移民几乎无法找到工作,最重要是利息高,我当时想买但利息 达10% 且银行极其慎重不轻易贷款,如无20%以上的downpayment加上750 creditscore银行不理你,还有银行要求30%。更重要的是好区房子在低潮时listing太少,抗不住要贱卖的不多,最后贱卖了的都是退休要离 开一早买了房的老人,有工作无论房价上下都一直供下去,所以选择有限,因老人房子维修很差。
湾区有几个因素比较独特。一是加州prop 13每年最多上涨2%的property tax,买了就不怕房价上涨要交高税。二是propertytaxbase可以传给子女,不必重估,所以老人就算迁出只要子女仍在则房子不会上市,减少供 应。三是老人年过55身残或收入少可以申请完全延迟至死后才交房产税,进一步减少供应。这是人为造成供应短缺,除非prop13,prop60,90被推 翻,都不会改变。房价上涨越厉害业主越不卖,因为很多老人的税基只有几万到十几万,每年交税一千多,如出租一个月的租金都不必就赚回来了。四是湾区特别强 烈的NIMBY态度,尤其是好区,每户最小亩数约在四分一亩左右不能继续分割,间接减少房屋数目。

好区的房子在这些长期业主手中很多,如去zillow查询,可随意察看房子的county assessedvalue,这能反映这些房子买了多长,估价越低则业主购买年期越长。传统好区好处在于大部分业主都是长期持有者,就算房价走低也没有必 要卖,因为大部分都供完了,每年支出极低,新区供应多,新业主多,经济不景气时难扛。

如持币待购,希望以低价买进好区很难,因为以上次的经验来说,我就算想,好区的房子低潮中很惜售,选择太少,上市的都是退休老人垂垂欲倒的房子,银 行也借不到钱,所以我要等到97年价格重攀银行放松贷款才能进场买好区。比较现实的是等待房市萎顿买新区,特别是新建筑多的地方,倒是很有机会抄底。

湾区的89房崩地区之间相差很大,所以房产很local,不能一概而论。湾区富人集中度很高,加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富人都集中在传统好区内,现金 买房率每年都达到10%以上,希望价格崩溃一半或者以上很不可能。我认为由于美元长期大弱,质优资产类别如蓝筹股票、黄金,好区房子等等都不会产生价格崩 溃,虽然上涨空间也可能有限,因前几年上涨得太厉害。作为投资,未来几年房产不是一个很好的类别,作为自用,衡量自己能力不要死撑,就算经济不景气也有足 够的储蓄支付贷款半年到一年,不会出大错。

通常来说,一般买房子要租金跟贷款一样才能入市。我问过不少在湾区生活50年的老人,这个情况在湾区从来没有出现过。在过去50年,湾区从来没有出现过租贵过买,或者租跟买一样的情况。

我88年才到美,还没有毕业,哪里来的钱买房子?

好区的底93年就到了,97年的价格已经比93年贵了20%左右,普通区的底97年才到,因好区晚降早升。93年我才毕业找工作,幸好有89绿卡, 不然好多无89绿卡的他国学生都无法找到工作回国了,经济衰退时H1B签证少,公司也不愿意花律师费请外国学生,而且以前的H1B换雇主则无效,麻烦得 多。97年我的雇主被acquire,但有一年的holdingperiod,可以做抵押,才有头款买好区,不然我们的积蓄也不可能够头款买进好区。 87-89,97到01,湾区的stockoptions可以作为头款抵押。

我不是劝你买房,我同代能在湾区生存下来的房子几乎已经供完,税基是现在市价的一半都不到,无论日后是否在湾区退休基本上都打算把税基传给下一代, 房价如何我们都不会卖,房价要是大跌我们还有钱去再买一栋。prop13的做法是如果房价跌过了我现在的税基,我可以申请减免按市价缴纳,如果房价高升了 我就按照我的税基积累,head I win, tail youlose。我说PaloAlto,Saratoga的房子跌到我的税基你都不会相信,因为太多人想搬进了。湾区不仅两极化,美国更加两极化,美国的 中部房价大幅落后于两岸就是在上一波70-80的高通胀后发生,你可以去搜,70年以前两岸与内陆的价格没有如此差异。原因是高工资工作集中两岸。

湾区与其他地方最大的差别是一系列房产税的特别政策,因为这些政策让大量的老人,在本来根本无法负担在湾区生活下去的情况下,不仅能守住自己的房 子,还能把房子在大量减免税费的基础上传下去,大量减少了市面的供应。我推荐你去查网上county record,随机查,就会看到极多的父母把titledeeds转给子女。这点没有在湾区生活多年你不会知道,因美国其它地方把房子传给子女子女必须按 照市价纳税,这是加州的特有情况,到了土地供应少的湾区,传承情况变本加厉。你不明白这些特别的税政无法明白这里的房地产情况。

我说过,如果你的target是新区,有很多供应,那等几年抄底有机会成功,因当年新区有过30%的折让,差区虽然折让更大但不安全。如果你的 target是好区,机会很小,如果现在有钱买还能锁定低利率。好区不景气的时候折让小,但上升期百分比比不上新区差区,beta比较小,就算等到折让你 未必能在银行借到钱,如果我93年有钱买,一定会在93年买,不会等到97年价格攀升了20%后再买。

我说的情况只限于好区,你可以找在湾区生活起码20年以上的对证。

从Palo Alto一直到LosGatos的西边foothill,我在湾区近20年的生活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买房比租房便宜或者相当的情况。租房一直都比买房便 宜。原因是这些都是传统好区,有大量的房产在长期业主手上,他们的成本价是今天的十分一都没有,加上每年地产税很低,所以并不在意收取很高的租金,租金对 于他们只要高过地产税就够了。况且foothill地区基本上没有apartment,本身租房的供应就很少。

如果一个地区很多新业主就不是这个情况。

我虽然房子解决了,但是最担心的是高通胀,因为美元肯定要大贬值,引发的通胀可能将我的积蓄都挥发掉了。你们可能出生太晚,没有经过中国的大通胀, 我还记得父母家里本来省吃俭用有1万多人民币,在80年的时候已经是万元户,但是到了87年,每年通胀都有20%左右,打电话回去(那时美国长途通话费1 美元多一分钟,中国装电话费就要6000人民币)父母哭诉说钱都没了,要靠我在美国学费接济,所以我的个人感觉89年更加是民间反通胀的反弹,民主追求只 是发泄不满的借口,虽然我是个间接的受惠者。这种恶性通胀在1970-80年在美国产生过,美国很快就会重临高通胀,如不小心,我会面对我父母当年的命 运。

如不够钱买好区房子,我认为就不要买,在好学区或者好区租房子,或者在好区买最差的房子,最多在好区的边缘买。烂区任何时候都不能买,在经济衰退的 时候烂区罪案率非常可怕,枪击案件整天发生。烂区的房子虽然有prop 13,但是穷人的理财意识很差,所以才成为烂区,如大家齐心协力管理好城市则不会。

我当然还有其他投资,不过作为一个普通人,有条件的时候当然首先解决自己的房子,心理上感到安慰。我说的情况都是针对自己居住的地方,如果有额外的钱当然portfolio要分散一下,风险分布也好。

还有一点是,Cupertino,MSJ 20年前从来就不是普通工薪阶层所能负担的地方了。Monta Vista在50年左右就跟GunnHigh一样是湾区最好的高中,白人中产阶级对于教育也很重视,所以我来湾区的时候碰到比较宽裕的家庭才能买得起这两 个地方。Sunnyvale,Mountain View当时倒是普通工薪阶层的地方,但是由于Mountain View的兴起,这一点也可能永久性改变。

我们这辈子不可能回去中国退休,医疗怎么办?我父亲去年国内去世,医保不够我要自掏腰包,现在国内的医疗价格开始跟美国接轨,我们在国内不可能养老,因为老人最大的花销就是医疗。

我还是比较倾向于买美国的蓝筹股,特别是海外收入多的,美元贬值会惠及美国制造的企业。我不买国内股票因难操作,而且P/E比较疯狂,我不懂。美元贬值不代表美国具有现金流的资产贬值。多买欧元。

权衡投资,一定要看细节。那些概括性的图表只能告诉你很笼统地概念,但是整体股市跟个别股票表现不同,整体房产跟个别小区也不同,这都需要亲身经验。

我们当年的苦你们现在无法想象的,现在的人根本无法想象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国度来美国,没有internet,飞机比月薪还贵的日子。

我在湾区近20年看到最大的变化是贫富分化。以前学区分别不大,好的固然多人追捧,坏的也坏不到哪里去,私校学费只有3000美元左右,现在上升了 7、8倍,工资则不然,上好学校成了必需品,学区不是沉沦就是上升。现在的房价那么贵,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私校费用,以前随便住哪里都可以,单职工工程 师也能送两个孩子上私校,现在两个孩子的after-tax费用就要超过4万一年,所以人人才拼命挤进好学区,而且贷款利息还能减税,私校学费不能。因为 买房的都是中产阶级,对子女教育都重视,所以才造成好学区价格下跌的时候也坚挺,从这方面来说,即使现在不买,也应该尽量在好学区租房子。

还有就是移民的组成。我们当年来的时候Mountain View的Castro Street只有两家中餐馆,卖的是tomatoe beefchowmein, chopsui,我在其中一家打工过,现在两家都倒闭了,其中一家现在就是鲤鱼门,没有中国长大的人会忍受老外中国餐。中国印度的移民大大地提高了湾区的 竞争力,也促进了彼此的竞争。94年以前,湾区的就业还不至于一面倒工程师,有更多的“普通工作”,平均3万-4万一年左右,帮我剪头发的,修车的,都能 在SanJose一般区用传统的30年固定按揭买房,房价20万出头。所有人包括CEO工资相差不大,硕士博士毕业的工程师的起薪6万不到,幅度没有现在 拉开那么大。工资差距拉大主要是97年以后的事。其实现在的median income真的没什么意义,因为湾区工资分布不是橄榄型的,而是双高峰,高薪高 收入的不少,低薪低收入的也很多,所以前一段时间看到MercuryNews报道中心地带房价持续走高,差区房价持续走低,就是这种分化情况的反映。

最后一点就是双职工的家庭现在是主流,15年前还不是如此。我买房的时候也属于死撑,因为stock options还没有兑现只是银行算作downpayment,所以额外要借钱,借贷收入比超过28%,但我是单职工,因我太太做兼职,收入不稳定,银行 可以不作数。再早几年我的同学、同事几乎都是有个家庭主妇太太。所以当时的死撑标准按照单职工来算,但是现在的都是双职工,一人工作根本无法买房。这点社 会家庭结构的改变也非常影响房价,如果你只有一个人工作,两夫妻都工作的在抢房时就有优势,但当大家都这么做,房价就只能上升,双职工也没有太大优势。

高通胀不一定会引发高利率,美国是民主国家,如果大部分美国人都欠债,政府不会做对大部分人不利的事。高通胀加低利率,就是美元崩溃,当然这个时间 可以很长,达到10年以上。美元弱化对所有美国人都是好事,因为美国是个欠债国家,幸好我们欠的是美元,不然一早变成超级阿根廷。正因为我们欠的是美元, 最好的赖账方法就是弱美元。

其实这个过程已经进行很久了,美元从联储局成立以来已经在购买力上贬了95%,在70-80年代对日元贬了2/3,对德国马克(欧元的主要部分)贬了40%,如果不是苏联完蛋,美元一早四脚朝天。

所以我不认为好区的房价在美元单位会下来很多,房价、股价上涨倒过来看的原因就是美元不值钱,实际通胀率惊人,只不过暂时这个通胀率被资产增值吸收 了,当资产无法再吸收的话,市面商品就会大涨。80年代国内我们都要在家里存大米油盐,价格上升得心惊肉跳,早10年的时候湾区出现过油站要排队近一小时 才能加油,因为油价每两个星期都要上调。
关于退休,叶落归根也没法归,我们的中国一早不存在,现在的中国比资本主义还要资本主义,医疗没有保障(我国内的亲戚生病可以动辄20万以上,老人医保上咸才几万)
,如要维持相同的生活素质比美国还贵,退休没有什么优势,如果为了事业海龟还可以。
我们的朋友入籍后海龟的也有几个,毫无例外都打算日后回来美国退休。就算国内事业比较出色的朋友,大部分都申请移民,打算事业高峰期后出国退休。我想他们都这样选择肯定有很好的理由吧。

从我自己经历的,跟听其他更老的老湾区所经历的,总结湾区地区变迁如下:
好区一直是好区,好区接壤最可能变好区,新区有机会变好区,烂区永远是烂区。
湾区的烂区一直都是East Palo Alto, East Redwood City, East San Jose, Oakland,这些是湾区治安黑点,从来没有改变过。

有几个区是堆填区,都是新区,很受中国人欢迎,房子新,但是日后大地震会因地基液化有很大的影响,Foster City, RedwoodShores都是如此,就算是市内的Marina,也是堆填区,89年大地震的时候房子都断裂倒下了。一般知道湾区地理的人都因安全理由避 免这些地区,新来的agent也不会告诉你。

有几个区因为接壤好区而从蓝领区变为好区。大约20年前,不是整个Palo Alto是好区,只是El Camino西边GunnHigh学区的才是,东边的Palo Alto High学区都是蓝领与我们这些穷学生的公寓区,再穷一点就去MountainView住。同理,不是整个Cupertino都是好学区,只有 MontaVista,Homestead地区才是,东边的Cupertino都是普通蓝领区。这两个城市的整体提升都是本来的好区扩充的结果。不仅如 此,接壤Los Altos, Palo Alto的MountainView本来是平平无奇的蓝领区荒芜如农场因相邻的城市而被选中为一系列明星企业的据点而上升,而Sunnyvale因为接壤 Los Altos,Cupertino而一样受惠。Lynbrook 20年前根本不出名,这个学区越来越好是因为接壤Cupertino,Saratoga,很多新来的移民因为价格转买San Jose West而成为好学区。西湾的惯例是以El CaminoReal为界,西边的好,东边的不好,越接近这条界线越不好治安越差,但因持续10年以上的经济蓬勃改造开始外延到东边。不过至今靠近101 的地区仍然被认为是不太好的地方。

在半岛上, Redwood City的声誉一直不好,我才来的时候被告诫不要前往。但是由于夹在传统好区San Carlos,Atherton中间,west Redwood City已经今非昔比,虽然学区仍然有待改善。So. SF, Daly City, 部分SanMateo,治安名声不太好,但不至于是烂区。然而今天非常时髦的Burlingame,15年前不会有人想到,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旧城改造, 加上接壤Hillsborough。历史上来看,接壤好区,或者几个好区夹着的蓝领区最容易受到整体提升。

新区改善最大的例子是Silver Creek,10多年前那里只有Silver Creek CountryClub旁边零零星星几十栋房子,我那么多年只去过一次。最近去了第二次,完全震撼于整个新区建造。跟这个很相近的是Danville,我 93年才工作时有同事往Danville开荒,被大家笑他充军,但Danville是上升得最快的城市之一,而且学区也从无发展到不错。

有几个区以前是硅谷还做晶片的时候的工业区,所以有污染的考虑,日后升值可能会比较差点。Milpitas, 机场附近,Santa Clara都是如此。这些区日后肯定也会改造升级,因接壤的地区会越来越好,但土地污染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要接父母移民,应该尽快办。日后移民政策变数很多,尤其是老年移民。加州的老年移民可以申请Medicaid, 得到与Medicare完全一样的待遇,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也不过600-700一个月。如解决医疗住房,其他费用都很小,多一两双筷子而已,不必担心。

我们当初做了个错误的决定,把父母留在中国,我一个弟弟也出国,还有一个妹妹在国内,父母以前都是事业单位,认为国内的医疗劳保好,环境熟悉。但是 他们熟悉的中国发生巨变,他们在国内经济发展最好时期已经退休,不能享受好处,只能承受阵痛。后来父亲心衰卧病数年,幸亏我家有两人在国外可以帮忙分担医 药费,如靠他们自己的养老金与劳保,只有等死。现在父亲去世,我正在申请把母亲接出来养老。

我们这代的父母,都不是改革的受益者,但回报在我们身上。我们这代如在国内,倒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但是到了我们年老,中国怎么变很难说,年老体衰脑钝的时候不适合在一个原始资本主义的国家生活,与中国比较,加州还要社会主义。

全国范围内肯定有很大的泡沫,但是在局部地区,要每个个案看,我没有数据在手说到底泡沫有多大。

如果你们朋友之间有mortgagebroker,可以要求他们帮你忙,随机看看一些区业主的贷款情况。如果这个区大部分的业主都付清了贷款,或者 贷款很少,那么无论外面的泡沫多大,这个区的价格会非常坚挺。如果这个区的业主很多都是房贷收入比过高,那么这个区的泡沫就很大。

湾区的房价收入比在老房子上不合用,我以前在Mountain View的老业主买房的时候是1940年,租给我的价格按照当时市价仅仅能给当时市价折算的地税,但是房子也很破,
40多年几乎没有维修,我要周末帮忙做木工修补。现在这个房子还在,传了给他的儿子,收的租金还是很低,按照现在的市价连贷款利息都还不起。

其实湾区有一群这样的老业主,手上有大量房产(我以前的业主手上有10几套,都是1940-50年左右买的),由于加州特别的地税法帮助他们多年以 来用几乎不花钱的方式持有房产,他们也是出租老房子的主力供应。这种出租的房子会在未来一两代消失,因为他们的子女孙儿会一套套分走自用,到那个时候房子 的租价才能更加反映业主的成本。不仅如此,商业地产也是这样。apartment也都受到prop13保护,所以才能形成老apartment租金与房价 如此脱节的奇观,新的apartment由于面对老apartment的竞争,也不能加租太多。这种租金与房价脱节的奇观不是这几年才有的,我来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碰到过任何一年租房会比买房付出相同,买房永远会比租房支出高,只是这个差别现在才比较大。prop 13是1978年才出现的,据更老的老湾区说,房价是从80年代开始与租金脱节。

在湾区开车,经常会碰到一些繁华地段旁边有一大块农田,荒废了好长时间,毫无理由存在。如果加州采用德州的3%市价地税纳税法,那个时候加州房价就 会大崩溃,因为所有老业主无法付地税,必须出卖房产,马上供应大增。但是要推翻prop13,必须由全加州居民投票,如果加州的新移民不断涌入,他们暂时 都没有投票权,而等他们拥有投票权成为公民的时候他们可能本身也成为了业主,不会投票推翻。这就是加州那么多年来的paradox. 长期来说,这样的paradox肯定有自我纠正的一天,但是不是现在,或者可见的将来很难说。

在民主国家,税法是政府最大的武器,整个社会模式就是由税法组成的。有的税法达到了当初的目的,有的税法就好像是潘多拉的宝盒,达到的社会目的与当初所想的完全背离,并且变成了一个怪物。

prop 13推出的背景在于很多人涌入加州,硅谷才开始崛起,很多老人忧心房价涨得太快,日后退休时无法支付市价挂钩的地价,所以才推出了这个 proposition,获得大部分当时的加州居民通过。但是通过了以后,经过差不多30年,变成了房产供应抑制的最大原因,在传统的好区尤其如此,而且 一个区一旦变好,房价飙升,在正常的市场里面业主就会出货,就算喜欢当地,会博一博房价下来再买回,这个过程中自动增加供应,平抑房价。但是当我自己走过了这个思维过程,作了计算,就知道prop13的威力了。我们也觉得房子很贵,增值远超于夫妇俩人的50万无税上限,有这个诱惑希 望出货然后等房价下来再买。但是跟买了房10年20年以上的朋友谈,发觉这个赌博赌不过,因为房价要掉到我们当初买入的价格,今天积累的税基基本不可能, 而这个税基每年的支出省差不多上万元,只要prop13不推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如果跌不到呢?那么手续费首先会不见了大约5%,外面的环境又是 高通胀(房产大升往往是高通胀的前哨),拿着一大笔钱不知道有什么低风险的保值方法,就算等到房产低潮的话好的地方选择未必多,还不知道能否买回一样好的 房子。这样算完,长期持有者几乎百分百都是按兵不动。一个德州的长期持有者考虑就不同了,当房价飞涨,他的地税一样飞涨,而且德州的相应土地供应多很多, 反正税基不重要,更加有动机博一博。

【说税】自雇或小生意的退休账户

【说税】自雇或小生意的退休账户

退休账户是自雇或小生意老板(Small business)避税的一部分。
自雇退休账户有几种,各有利弊,在IRS 560里有很详细的说明,http://www.irs.gov/pub/irs-pdf/p560.pdf 俺这里只是给大家一个总结,具体还是根据各自的情况各取所需吧。

1. SEP-IRA
Works well for business owners who prefer to provide a retirement benefit to all employees (including themselves) by making employer contributions.
雇主:可以给雇员或自己放25%工资 up to $51000 whichever is less。
雇员:个人可以放T-IRA的上限($5500 or $6500 if 50+)。
自雇可用雇主和雇员双方的限制,但是雇主自给的限制和给员工的略有不同,请参考560.

2. SIMPLE IRA
Great starter plan that encourages contributions from employees.
雇主:3% match upto $12,000 whichever is less.
雇员:$12,000 ($14,500 for employees age 50 or older).

自雇可用雇主和雇员双方的限制,雇主给员工的match 有2种选择。


3. Individual 401(k)
Excellent method to maximize tax deferral. Can contribute as employer and employee.
雇主和雇员upto $51000.
自雇可用雇主和雇员双方的限制。

4. Small Plan 401(k)
基本上和大公司的401K一样,必须要有雇员,不能用于自雇。就不多说了。
俺自己2013用了SEP IRA,2014 准备用I-401K。

我在湾区当地主的一点体会

我在湾区当地主的一点体会

因为房地产的区域性很强,本人经验不一定适合其它地方辛苦TF的各位地主,有得罪人之处,请先原谅。
  1. 买了投资房或者前房客搬走之后,是一个很好的把房子重新打包,提高租价的时机。但是,心理上要有花掉一笔装修费外加失去两三个月租金收入的心理准备。如果你这笔损失不舍地出,以后麻烦更大。
  2. 房屋装修其间,不做任何广告,不与任何潜在租户提前联系。让Contractor踏实做自己的装修工作,自己耐心在TZLC灌水,享受弯曲明媚的阳光。
  3. 在房子能够完工的那个星期的周四下午,把房屋的广告贴出去。内容主要强调四点:周六周日,两天下午1-3点,两个小时Open House,之前不接受任何咨询和预约; 本房价格最底(比市场相同状况的最低租金还要便宜25-50刀);粗体字强调,本地主一定会Run信用报告,客人自带的信用报告只作参考,30刀的申请费 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避免;本地主无偿提供含Home Warranty的冰箱、洗碗机、洗衣烘干机,但是合约其间有问题找保险公司,修理的Deduction部分客人自付,其余所有的水、电、垃圾、煤气和除 草一律租户自己负责。
  4. 广告投放媒体,Craigslist和Postlets。后者会每天自动将新的Listing数据同步到Zillow和Trulia。
  5. Open house那天,自己一定要穿戴体面,毛发修理整齐,以专业人士面貌出现在出租房内,不用特意表明自己的房主或代理身份,对客人委婉表述自己是房主的好朋友。
  6. 对于所有的参观者一视同仁,反复透露同样信息:不包Utilities,不负责修理任何电器(客人自己与Warranty公司索赔),信用报告 一定会自己亲力而为(客人自带报告不接受),申请表格可以Paper或者Email两者形式,申请费每位搬进来的成人不可避免,可以现金、支票或者 Paypal,所有申请截止日期为周一中午12点。本地主有提前接受任何申请人的权利,所有申请费不与退还,没有任何义务向被拒绝的申请人解释为何被拒绝 的理由。
  7. 收到申请后,只需要筛选出前三名,Run他们的信用,因为你最终的客人只有一位,另外两位作为备份。其余的申请费是你的车马费。
  8. 几种人可以直接从Pool里面淘汰:频繁向你表白如何如何喜欢你的房子爱的死去活来的人,口口声声自己如何负责任爱护房子一草一木甚至帮你免费 翻新厨房厕所的人,写了N多页个人简述证明自己是多么合格的人,单亲母亲非亚裔靠前男人抚养费支付房租的人,Section 8和有过Eviction的人,牛逼轰轰开着大奔宝马进门就跟你预付半年现金提前支付房租的人,与相恋女友搬出各自800刀每月公寓现在需要每月2000 刀搬一起住SFH的人(住耗子的每月额外支出不仅仅是租金,俩口蜜月过后,一定会吵嘴分手,最后提前解除租约)。
  9. 如果租约开始于今天4月1日,星期二,那么最后的Walkthrough和钥匙交接一定要在昨天,星期一。哪怕昨天弯曲普降喜雨,请假冒雨也要 与客人在Property见面,完成交接。绝对绝对不能为了自己偷个懒,或着觉着客人善良好人,而将交接日选在前天的星期日,虽然不向客人多收租金,但是 后患无穷!
  10. 房屋交接那天,一定要准备好Check list。正如你在Hertz租车行取车时,工作人员让你在图纸上标记出哪些地方有Damage,Dent,或者Scratch。让你的客人做同样的事情,和你双方过目、签字、甚至用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11. 坚决不作掏粪工。有问题让你的Contractor解决。你有你的Full time job,是投资房地产,不是作掏粪工。不能让客人认为你Cheap。挣钱要挣体面的钱,事情的结果会是你赢得了租客的尊重,未来少找你的麻烦。
  12. 要给客人树立你是个有原则的人的印象。什么样的主人就会招揽什么样的客人,除非你想专门做卖甜酸鸡、虾炒饭的外送店。。。开着沃尔沃送外卖的老板一定不会招揽到小费好的餐馆客人!

哪五种人不宜做地主? (股市拿8%的回报)

哪五种人不宜做地主


  1. 第一是懒人,不愿意动手的。
  2. 第二是忙人,有好职业,一周有时要工作60小时的
  3. 第三是没钱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 第四是不愿与人打交道的,自视清高的。
  5. 第五是有其他投资技巧的,比如股市拿8%的回报,比多数地主回报要好

当然你要是大富,有个千万美金,你也不宜去当地主。投资股市和其他生意可能更省麻烦
http://www.zillow.com/blog/why-you-shouldnt-be-a-landlord-148684/

美国退休知识全攻略

美国退休知识全攻略

ZT  美国联邦政府,为退休人士提供两种主要退休福利,一是「社会安全退休金」,二是医疗保险,称为Medicare。居住在美国的人士,都应该了解这个制度。
    社会安全税
     政府规定,凡有工作或生意收入者,都要缴纳社会安全税,简称「FICA」,分为退休金税和医疗保险税。前者,占收入的6.2%,但每年有上限,今年为6,045元,即收入中只有97,500元需要付退休金税;后者,为收入的1.45%,没有上限。这些税款在W-2表格上都清楚列明。每年在您生日前大约两个月,您会收到社安局寄给您的报表,上面列出您每年要付社安税的收入,并已经获得的工作点数。
    受雇者自付的这7.65%只是社安税的一半,雇主要为您付另外一半,即两项税共为收入之15.3%;自雇者(SELFEMPLOYED)则需全部自付,即要为净收入缴纳15.3%的税金,称为「自雇税(Self-Employment Tax)」,自雇税之上限与受雇者相同。
    工作点数
     付了社会安全税,便可以取得「点数」,只要$1160(2013)收入便可取得一个点数,每年最多只能获四个点数,所以年收入只需四千元,便可取足四个点数。四个点数没有限制每季一点,故即使只在一个月工作,只要收入够,便可一口气取得全年之四个点数。
     一 般退休福利,要求纳税人有四十个点数才具享受资格,故需工作十年,但也有例外。第一种例外的情况,是纳税人配偶,即使从未工作,将来也可取得纳税人退休金 的一半(这一半退休金是额外的,并不影响纳税人本身退休金之金额);离了婚的前配偶,假如婚姻达十年或以上,只要没再婚,亦有资格得到前配偶退休金之一 半。
     另外两种特别情况,不足四十个点数也可取得退休福利:一是纳税人不幸去世,即使未够四十个点数,配偶和子女都可取得福利;二是纳税人因身体残障无法工作,可能符合领取「残障福利」资格。
     退休金金额
     退休金的金额,主要看工作年期之长短,和缴纳税金之多寡而定。政府会以您收入最高的三十五年,来计算可得的退休金。
     怎样可以预估将来可得多少退休金?每年,在您生日的前两个月,政府会寄上一份年报,列出过去每年的收入和将来退休金的估计金额。假如去年收入未列在年报上,也没有问题,因为收入通常要超过一年后才列于年报。此外,假如未取得四十个点数,亦不会有退休金估计金额。
     另外一个估计退休金的方法,就是直接进入社安局的网址:www.ssa.gov然后点按「选择退休金计算器」(CHOOSEA BENEFIT CALCULATOR)部份,便会见到有三种方法可以估计将来社安退休金金额。
    第一种估计方法最简单,只要放入个人的年龄及今年的总收入,社安局便会估计您以前及以后的收入,来估计将来可以获得多少退休金;但该方法只属粗略的估计。
    第二种估计方法,是将个人过去收入等数据输入网上,然后网上马上为您估计将来的收入,再估计将来可获得的退休金的金额。这个方法与您每年领取的报表上计算方法相同。
     第三种最为准确的方法,是从网上下载一个软件来作出计算。
     除了等政府寄上年报,亦可到社会安全局网址查询,只要将自己资料输入即可,也可以向社安局要求提供一份SSA7004表格,或上网下载该表格。
      退休年龄
      领取退休金最早的年龄是62岁,但提前领取会令金额终生打折扣,比率视与「完全退休年龄(Full Retirement Age)」之距离而定。所谓「完全退休年龄」,以前是65岁,现在已经提高,五十以上至六十一岁的读者,要66岁才可避免折扣;四十多岁的读者,要到67才可「完全退休」。
     提前领取退休金,还要考虑一点,即在「完全退休年龄」之前继续工作,其收入可能影响退休金金额。假如工作收入超过15,120元,超出部分每2元将减少退休金1元。
已经工作了十年或以上的朋友,到了62岁便有资格取得社会安全退休金,但金额将会终生减少大约25%。到底是否应该提早领取社安退休金呢?
     个人经济上的需要,当然是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其次,应该考虑寿数,因为寿命越长,提早领取退休金便越不利,可是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寿数,只有从个人的健康情况,甚至家族的寿数资料中作估计。第三个考虑因素,是在达到「完全退休年龄」(通常是66岁左右)前,是否会继续工作。在这个年龄之前,假如工作收入超过$13,560,便开始对社安退休金金额有影响,每超过这限额$2,便减少退休金$1。达到「完全退休年龄」后,便不存在这一问题。
     有一条鲜为人知道的条例,是假如提前领取社安退休金,但到了「完全退休年龄」时后悔,只要在12个月内将过去提前领取的退休金退还政府,便可领取正常的退休金金额,要退还的金额不包括任何利息或罚金。所以有些朋友认为,应该提取领取退休金,然后将金额作投资,将来将本金退还政府。但这样做是否有利,除了要看投资的成绩外,还要看是否超过上述收入限额。
     为「社安退休」解码
      社会安全退休年报
      您每年生日前大约两个月,会收到由社会安全局寄给您的一份年报,右边列出您历年的工资,左边列出您已经拥有的「季点」。假如您已经达到四十个「季点」或以上,社安局便会为您列出退休金金额。第一个数字是62岁时提前领取退休金的金额,另一个数字是到达「完全退休年龄」时取得的退休金。
     有些人误会,以为已经赚取这些退休金,即使现在停止工作,到时也会取得这个金额的退休金。亦有些人以为,由于自己继续工作和缴交社会安全税,退休金金额应该逐年上升,因此当他们见到退休金金额比去年下降,便会百思不得其解。
    关键是这些退休金金额只是估计,而且是假定您一直工作到退休,而且每年收入都与过去两年的平均收入相约。假如您今年收入比这个平均收入稍低,退休金数字便会下跌,当然假如您由现在开始便停止工作,您每年的退休金估计金额便会逐年下跌。
    提早领取退休金?
    已经工作了十年或以上的朋友,到了62岁便有资格取得社会安全退休金,但金额将会终生减少大约25%。到底是否应该提早领取社安退休金呢?
    个人经济上的需要,当然是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其次,应该考虑寿数,因为寿命越长,提早领取退休金便越不利,可是没有人能预测自己的寿数,只有从个人的健康情况,甚至家族的寿数资料中作估计。第三个考虑因素,是在达到「完全退休年龄」(通常是66岁左右)前,是否会继续工作。在这个年龄之前,假如工作收入超过$15,120,便开始对社安退休金金额有影响,每超过这限额$2,便减少退休金$1
     配偶与社安福利
  不够四十个工作点(CREDIT)的朋友,是可以凭着拥有四十个点的配偶得到社会安全福利,包括退休金和医疗保险。
     只要已经结婚起码十年,即使离婚后,只要未再婚,依然可以取得前配偶社安退休金一半。这个福利即使前配偶仍健在,甚至对方已经再结婚,只要自己未再婚便有资格。假如前配偶已经过身,您还可以提前在六十岁便取得退休金,比一般六十二岁提前领退休金还要早两年。
   只要夫妇二人其中一人合乎资格,其配偶亦可以因此而拿到医疗保险。不过这位不合资格的配偶,一定要在六十五岁才可以拿到医疗保险。假定合资格的配偶是未足六十五岁,但是另外一位不合资格的配偶,已经达到六十五岁,那这位配偶是否可以自己先拿到医疗保险呢?
  答案是﹕未必一定,要视乎那位合资格的配偶年龄是否超过六十二岁。如果是在六十二岁以下,那另外一位不合乎资格的配偶,即使本身已经年纪已经达到六十五 岁,都是未能够拿到医疗保险。但是若合乎资格的配偶,已经在六十二岁或以上,那不合资格的配偶,在六十五岁之年,就可以开始拿到医疗保险,包括Part A住院保险和Part B看医生的保险。
   「遗属福利」要结婚九个月
     社会安全(SOCIALSECURITY)退休制度里面,有一个「遗属福利」(SURVIVORSBENEFIT)项目,让一向有参加社安保险的人,即使未工作够十年,万一不幸去世,家人也马上可以得到社会安全福利,包括十八岁以下的子女可以按月得到现金福利,假如配偶要在家照顾孩子,也可以获得现金福利,甚至有依靠死者供养的父母,只要在六十二岁或以上,都有可能取得现金福利。
     可是,要得到这类福利,夫妇必须已经结婚起码九个月,除非死亡原因是意外。最近见到有一个家庭,夫妇一向没有正式结婚,家中有几个孩子,丈夫不幸因病去世,死亡前几个月才去办理结婚手续,未够九个月,所以遗属极可能取不到「遗属福利」。
    假如结婚未够九个月,亦有几个例外情况可以令遗属得到福利,就是假如夫妇两人有自己的孩子。假如子女是双方以前婚姻所生下的,必须做手续去正式领养对方的孩子,才可以在结婚不到九个月便可以得到「遗属福利」。
     社安退休金税务问题
     社会安全退休金是否需要付税呢?
      假如您全部或大部份收入都是社安退休金,这些退休金是完全不需要付税的。即使您在退休金以外有其他收入,也不一定会导致社安退休金要付税。即使要付税,也只有部份退休金需要在当年报税表上被当为收入付税。
      要计算社安退休金是否要付税,首先要将退休金的一半,加上其他收入,假如夫妇共同报税,这个金额若在$34,000以下,则全部社安退休金免税;假如是单身人士,只要这个金额不超过$25,000,便完全无需为退休金缴税。
     假如这个金额超过以上金额,部份社安退休金便要当为收入付税。已婚共同报税者,金额在$34,000以上,但不超过$44,000,则最高社安退休金一半要当为收入缴税,假如金额超过$44,000,则有可能85%社安退休金需要缴税。单身人士,假如金额在$34,000以上,便有可能85%退休金需要缴税。
     彻底了解社安退休制度
     退休金是否有资产保障?
     已经退休的朋友,假如遇到诉讼或欠债,或发生其他经济危机、被人控告甚至可能要宣布破产,退休金是否会获得保障呢?大部份公司提供的退休计划,包括401(K)之类的计划,都是在联邦退休法例(ERISA)范围之内,债权人是无法取得,亦即得到保障。美国最高法院在1992年和2004年都曾判决,清楚地保障退休金,不在破产时便债权人取得。最高法院近年有一项判决,将个人退休账户(IRA)也加以保障,理由是这类储蓄账户与欠债人的年龄有关,由于在六十岁之前作提取户主要付罚金,所以假如要求欠债人用退休储蓄归还欠债是不公平的。
     社会安全退休金是否亦获得保障呢?老人金(SSI)是获得绝对保障的,根据社安法例第207条,社安退休金(SOCIAL SECURITY)亦获得保障,不会被债权人取得,但该项保障有几个例外的情况,包括﹕欠下「抚养孩童」或离婚赡养费、欠联邦国税局税款,欠联邦政府其他部门债务等,所以虽然社安退休金也有资产保障,但保障程度稍为不及其他退休金。
    外国人与社安税
     在美国生活的人,不论打工或做生意,大部份人要缴交社会安全税,即FICASelf-employmentTax。做工者,雇主及雇员每人要付出一半社安税,自雇者则全数自付。
     这项税务是为大家将来退休福利作储蓄,但一些持有非移民签证,而在美国做事者,他们将来并非在美国退休,这种情况中,他们是否需要交社安税呢?若已缴交,他们将来离开美国前,能否取回有关利益?
    根据美国税例第31013111条文中,规定在美国工作者,都要付FICASelf-employment Tax,但有数类临时签证,是清楚说明无须缴交FICA税项;当中包括持有F1M1签证的留学生,交换学者的J1签证及文化交流Q1签证者。除上述数项临时签证外,其他持有H1L1TN等类别签证工作者,都必须缴交FICA,将来亦无法取回有关福利。
    税例上也提及一些外籍人士,被外国公司派到美国工作,而他们要在外国继续缴付类似FICA的税项,他们就可以提出证明,来获得豁免FICA税;但目前只有十八个与美国有协议的国家居民,才可以使用此税例,其中包括英国、加拿大;但香港、中国及台湾则无此协议。
    留学生做工免扣社安税
    有些持有留学生签证(F-1VISA)的读者,虽然平时不能工作,但亦有可能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做工,例如在毕业后的实习(PRACTICAL TRAINING)期间,将会收到薪金。
     这些持学生签证的朋友,雇主虽然照常要预先扣起联邦和州收入税,但他们不必付社会安全税(FICA),也不必付MEDICARE和失业保险税(FUTA)。由于雇主通常都不是那么熟悉有关留学生的税例。有些公司有聘请持有H-1B签证的员工,虽然这些员工都没有永久居民资格,但他们的税务与一般美国纳税人相同,雇主可能以为持有F-1签证的也是一样,所以您应该主动提醒雇主。
     假如雇主为留学生扣起了不应该扣的税,怎样才可以取回呢?雇主或雇员都可以填国税局第843号表格,连同签证文件证明,与及例如W-2之类的文件,证明被扣起FICAFUTA税,然后寄入国税局,便可以取回税款。
    以上免扣FICAFUTA税的条例,除了适合持F-1签证的留学生外,也适用于持J-1M-1Q-1签证者。
    居住海外与社安退休金
    退休之后假如决定迁居到国外,例如搬到香港或中国定居,假定已经拥有起码四十季度点数,是否可以继续在国外领取社会安全退休金呢?
     假如您是美国公民,只要不是定居在古巴或北韩,即使长期在海外居住,都可以要求政府,按月将退休金寄到国外的地址;如果银行账户设在香港或日本,政府更可以将退休金,以自动转账方式送到户口内,但设在其他亚洲国家的银行账户则不能自动转账。
      假如您不是美国公民,便有可能无法在海外取得社安退休金。这个条例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有一些国家的公民,长期居住在海外也可以领取社安退休金,但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公民不包括在内。因此,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公民即使有美国永久居留权(绿卡),也在美国工作十年以上,离开美国超过六个月社安退休金便会停止。其实只要您连续离开美国国境30天,便已经算是离开美国了,将来回到美国后要连续居住起码30天才算回到美国。
     社安制度安全吗?
      您 可能经常读到有关社会制度将会破产的新闻,这个不是完全无中生有的讲法,因为美国人寿命越来越长,退休人数一直增加,下一代工作人数却没有增加,所以社会 退休基金支出比税款收入大得多,所以政府一直在寻找应对的方法。布殊总统曾提出将社会安全退休金部份私有化,让民众可以将资金作投资,可惜反对声音太多, 可见要彻底改革是极其困难的。
      可是,由于许多美国人都倚靠这个退休福利,没有政治家敢提出将其取缔,连作修改也要静静地进行。目前政府已经逐步将「完全退休」年龄增高,今年三十岁的年青人,要67 岁才达到「完全退休」,我相信将来这个岁数会被推高至70岁或以上。

周末瞎说:忽悠财产保护--Assets Protection(续)

忽悠财产保护--Assets Protection(续)


上回说到:

万一!万一保险公司这道防线也没顶住咋办?

接着忽 悠,话题先稍微转一下,说几句我们同胞有些忌讳的话题。常常有人调侃,人生无常,一辈子都在和不确定性打交道,很多事情人算不如天算,不论你如何筹划准 备,由于种种不确定和变化并不能每每让结果尽善尽美。其实人生的丰富多彩恰恰是因为这些数不尽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的,没有了这些不确定性,我们的人生说 不定会十分索然无趣。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有一件事儿不论我们是否愿意面对都是非常肯定滴确定下来的,这就是每一个人除非你是神,在出生之后,就确定了今后的某一天,我们都会故去,差别仅仅是故去的早晚和故去的形式。

中国人常说“死了死了,一了百了”。问题是死了以后并不能一了百了。不论在现在的中国还是美国,某人死后,总会留下一系列未尽事宜。遗产、债务等等等等。为了妥善处理这些未尽事宜,或者在处理这些事宜中最大限度的反映故去的人生前的意愿,就产生了诸如 信托(trust)、遗嘱(will)、授权(Power of Attorney)之类的法律手段或者法律文件等等。对于我们第一代移民来说,如果没有专门学法律的话,对这些术语常常感到困惑。并不是完全不了解,但是要是彻底了解有似乎很不容易。下面试着用我的粗浅理解做些介绍。

信托(trust):不论多么复杂,总的说来不过是一种合法合约。通常一个信托中总存在三个主要的角色。
  1. Trustmaker信托设立人,在不同的文件中,一些常见的其他称呼与这个等价,比如Grantor, Trustor 或者 Settlor
  2. Trustee: 信托的管理控制者,即可以是自然人又可以是一个商业主体(entity),如一个公司或另一个信托。
  3. Beneficiary:信托受益人,可以是信托设立人指定的自然人或一个商业主体(entity)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信托设立人可以决定以上角色由谁来担任,什么事宜或财产会被包括在这个信托中,可以对受益人享受利益设置限制条件。

信托种类很多,大的分类分为Living TrustsTestamentary Trusts。前者在信托设立人在世的时候生效,后者在信托设立人死后生效。另外两类为Revocable Trusts, Irrevocable Trusts前者适用于避免当信托设立人出现精神上不能作为mental incapacity时,财产无需经过probate,一旦信托设立人的状态被证实为精神上不能作为,信托文件指定的后继行政管理trustee即可接手处理控制信托内的财产、投资;并为信托设立人支付账单,处理财务。后者适用于信托设立人需要将名下的财产从自己名下移走并保持一定的控制。是不是irrevocable trust就能让你的财产绝对得到保护了呢?简单的回答是否定的。折腾一大圈,结果还是不能100%让自己的财产得到保护,那还折腾什么?最简单的回答是当信托设立人死后,信托并没有死,还在继续存在,由指定的trustee实施控制,这样经过法庭法官的probate过程就被省略了,而通常这个过程耗时费钱。另外,通常一个信托的文件和细节都可以保证私密性,不像LLC的很多文件是公众可以读到的。
Will, Living will, 不少人听到这个词的第一反应是遗嘱,是为死后做出的安排。但在现实中,这还会对遗嘱设立人生前,万一不幸进入了精神上不能作为的状态,不能自主表达自己的 意愿时产生作用。比如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昏迷或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阶段。如果有事前设立的遗嘱,则医生有权利依照你的意愿终止这样的状态,否则,你的家 人也不能为你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遗嘱还可以指定身后的遗嘱执行人,受益人,具体收益的细节。
通常通过遗嘱向下一代或配偶以外的人或机构转移财产都不能避免Probate
授权(Power of Attorney),有了信托和遗嘱为什么仍然需要设立适当的授权呢?因为一旦当事人故去或者丧失了自由表达自主意愿时,当事人需要指定或者授权某人代其行使其法律权利,比如说售卖不动产时的文件签署。
有朋友会抱怨,没挣几个钱,还要处理如此繁琐的事物。其实以上涉及到的还仅仅是相关全部的极小一部分,还有多少没有谈及,我无力估计,除了我没提到的,还有无穷无尽的方面我肯定从未听说过。
需要提醒朋友们注意的一些问题要说说。
一旦涉及财产财物转移,IRS最关心的就是相关的税务是否被收缴了上来。可能涉及的有gift tax, generation-skipping tax, estate tax甚至income tax。第一代移民努力奋斗,积累财富,省吃俭用,设法为下一代多留一些。如果计划不周,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恐怕最终送给了IRS。不少第一代移民专长在于某些科技领域,对法律由于感觉过于复杂多变而选择趋于回避,事实上,很多年来上述税收相关法律在原则上相对稳定,变化常常仅仅是具体数额上的调整。假如没有妥善处理 estate planning,弄不好遗产或财产受益人面临巨额税务,极端时,受益人也寻不得不选择放弃财产继承。
另外一旦涉及财产财物转移的事宜未经妥善计划,还可能给受益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用一个小故事说明。
某人有四个孩子,通过律师甲订立遗嘱,死后自己的房子将平均分给四个孩子。由于某种避免probate的考虑,死前把大儿子的名字通过joint tenancy 的方式加到了这个房子的title上。经律师乙审阅遗嘱和title文件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说明律师甲处理遗嘱时没有审阅title。这样的结果造成:父亲,遗嘱订立人死后,大儿子自动取得整个房子的所有权,是否分给其他兄弟则完全取决于大儿子的意愿而不是父亲在遗嘱上如何说的。
再举一例,某人设立了一个irrevocable living trust。自住房的title转入了该信托。而后一直住在这里。遭遇官司时,法官挑战了该信托,由于该人在此房产上的ejoyment control,最终被法庭认定,该信托设定人仍是该房产拥有人,房产价值适用于支付官司诉求的经济利益。这样的问题对试图利用信托保护自己的人似乎很打击,不过经过妥善设立信托,这类问题是有可能解决的。
最后,回到财产保护话题。据说,最有效分隔生意经营带来的潜在官司对个人财产的有效办法还是妥善设立运行LLCLLC的有限责任方面保护财产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LLC完全独立于个人。一旦有任何两者之间的瓜葛被别人抓到并证实,LLC的有限责任方面保护财产的作用就会被限制了。比如说,LLC的支票被用于个人的某次消费,有限责任保护就会被挑战了。

如何妥善的构建一个自己财产的保护网似乎有各种途径,每个人情况不同,需要保护的财产也不同,最适合每个家庭的财产保护计划也一定不同。希望我的忽悠能为朋友考虑这类解决方案提供一个出发点。自己知识越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律师,会计师的可能性越大。另外,Assets Protection Attorney收费常以小时计费。如果您homework没做好,坐在律师对面很久都说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能理解律师提供的方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那样的话,整套方案做下来费用就高了。

关于财产保护续集暂时写到这了。谢谢阅读。

老瞎瞎说:忽悠财产保护Assets Protection

忽悠财产保护Assets Protection

如我贴所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至少我的知和表述能力来是个巨大而且复话题。重复这话的目的在于重申本内容属不懂装懂,往好也就是个抛引玉。本帖涉及的方面是很严肃认真的。如果您任何一个方面感趣,并想采取行,敬请自己去认真学习弄懂,然后请教有执照有资格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老瞎恕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进入具体内容之前,我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个这方面学习后觉得最有价值的一个说法:在美国考虑财产Assets Protection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就是能自己在个人资产账目上一二白,同又能够保持对自己的财产有最大限度的控制和支配。以鸟语说就是:”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 之所以是理想境界,就是个境界属理想。完全做到是很的。一般而言,越少越容易做到,越多越做到。

举例说明:

  1. 极端例子:普通人,连银行账号都没有,自己的口袋就是自己的银行。就算你有个几千几万美元、乃至几十万,上百万美元的net worth。只要都是可流动的(liquidable assets )也很容易做到 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因为你 可以轻易地把财产变成现金或高价值的什么实物,比如说昂贵的裸钻,体积小、重量轻,容易贮存,不容易减值。随便往哪里一塞,只要您懂得 “财不露白”的道理,不满世界告诉人家你多有钱。不会有人知道你有多少钱。至少你是个账面上的穷人。而所有的钱你都可以理论上自由支配。
  2. 上面的例子太极端,还是说说符合大多数小地主,挣W2的人的例子。资产形式通常为几类:银行账号里的钱,现金,家里的车,自住房(市值减去欠银行的按揭本金),投资房(市值减去欠银行的按揭本金),家里的金银细软,家俱、衣物、电器、艺术品古董、七七八八的有价值的各种器物(personal properties); 各种持有的证券,退休账户等等等等。尽管其中退休账户受到联邦法某种保护,不容易被别人(债主、原告)追讨,但是其他财产除了你家里的个人财产不对公众公开以外,你的其他财产几乎都是对别人(债主、原告)公开的。很难不经过一番努力就做到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
  3. 特有钱的人是什么情况呢:例子2里 面提到的资产形式他们都有,只是数额大得得多。还会有很值钱的公司的股份,持有各种房地产,拥有各种不断带来财富的其他形式的财产。这些人因为有足够多的 钱,通常由专业的法律人士,理财人士为他们提供整套的财产保护和理财以及税务服务。通常这些家庭一旦有孩子诞生,都会有认为他们设立必要的某种信托基金(trust)。 一旦有家里人经历任何婚姻变化,也都会有相应的信托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在财产继承分配上反映财产拥有人的意愿。通俗些说,有钱人家的财产都会被置于某种信 托之下。理想状态下,美国有钱人的名下是没有什么钱的。不是说他们连银行账号都没有,或者是说把自己的私人开销跟公司开销混在一起(这是违法的,最低限度 在IRS眼里是不可以的)。有钱人的私人账号里恐怕钱并不很多,大量的可流动平时可花的钱会置于信托名下的银行账号中,银行账号的持有人可能是XYZ Trust。所以他们用这些账号里的钱时跟我们用私人支票没什么不同。
(声明:老瞎是穷人,理财上跟这里的大多数人没啥不同,有钱人的状况都是道听途说。说的不对您一乐就算了,别抬杠。:)
投坛常能见到某些所谓成功人士BSO,希望给别人留下自己多么多么成功,多么多么有钱的印象。其实你有多少钱跟别人有啥关系,你也不拿出来给别人花,让别人爽。No one cares for sure. 其 实您是否真算有钱人很容易检验。关起门来审视一下您的财产还有多少仍然还在您的个人名下,就知道了。如果您还有大量财产仍然在自己或者家人的个人名下,很 遗憾,您在美国还不能算有钱人。真进入了有钱人行列,就算您没听过老瞎忽悠的这些,也早就有人主动冲上来为您提供这类服务了。如果您有很多钱,并且基本做 到了Own Nothing, but Control Everything。恭喜您,您是某种意义上的美国的有钱人了。LOL

忽悠了这 么久,咋还没进入主题呢?原因是老瞎来美国二十多年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学习体会是理解了美国最能挣钱的人是那些真明白了钱的流动规律的人们,挣钱理财的第 一要诀是要明白钱是从哪来怎么来的,怎么来的,最后钱到哪去了,如何去的。不明白这些,就很难理解美国的经济体系和法律体系以及税务体系。这也是为啥我觉 得华人第一代移民以其推孩子爬藤做大科学家不如诱导孩子进好的商学院来得实惠。(这是老瞎的鼠目寸光见解,不值得参考)

老瞎愚钝,从来没真正弄清楚钱的来龙,不过大致弄清去脉也挺有价值的。每个人一生一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到哪儿去了呢?

  1. 维持再生产,消费掉了;
  2. 不幸遇到啥万一,赔掉了(可能是投资失败,可能是吃了官司,被判决巨额赔偿)
  3. 交税交掉了,被杀贫济富了,被杀贫济贫了。
  4. 一辈子没舍得花,最后遗产税被痛斩一刀,交了遗产税。
第一条属于不得不花,一日三餐,一顿不吃就饿得慌。第三条经过合理规划可能能被限制在可接受的公平范围。第二条的投资失败我不知道能说什么,后一半是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第四条也可稍微涉及。

瞎猜:这里的小地主们脑子里转得最多的,最担心的是这万一吃了官司咋办。

毕竟在美国生活过的华人移民都理解在法治社会生活就要遵纪守法,问题是那个万一呢。尤其是几乎人人都听说过世界上超过50%的律师都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据说是“Everyone sues everyone”。不论你多么遵纪守法,谁也保不住一辈子不吃官司,特别是专门跟穷人打交道的小地主会不会成为穷房客、刁民、讼棍眼里的待宰肥羊?就算小心守法一辈子,万一某件事情疏忽了吃了官司怎么办?

先说遇到官司可怕吗?据老瞎有限常识,美国的法官在法庭上还是很依法办事儿的。有朋友抬杠:那欧杰辛普森案怎么说,那个麦当劳被热咖啡烫了的老太太被赔巨款案子怎么说?那个RV驾驶员设定了自动巡航到后面倒咖啡出车祸获赔案子 怎么说?(不了解这些著名案例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网上狗出来自己欣赏。)注意:这几个著名案例都是一群大牛著名律师的杰作。没有一个这样的律师是免费主持公 平正义的。欧杰辛普森案据说是他自己掏腰包支付了巨额律师费,后两案都是涉案大公司购买的保险支付了法律费用和赔偿。

美国的法 律诉讼,特别是民事赔偿诉讼通常都是冲着钱去的,很少有国内那种仅仅索赔一人民币的所谓出口气官司。那种官司如果在美国是没得打的。第一法庭法官是公共资 源,都是纳税人税款支付的。法官绝对不会轻易陪着无理取闹的诉讼人逗闷子玩儿的。一旦被认定如此,法官常会选择取消此案,并对当事人警告!!另外,只要不 是法庭为穷人指定的免费公益律师,律师一定会收费的。律师收费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事先约定按时耗收费,就是一个小时多少钱,有时会是先交多少,后续的再寄 账单。另一类是稳赢的赔偿官司,律师也许选择事后收取赔偿金的一定百分比。律师执业通常以牟利养家糊口为基本原则,很少会选择冒风险白出力,最后收不到 钱。再牛的律师遇到付不出钱的穷光蛋也常常会束手无策,所以当对地主提起诉讼的原告有意愿找律师告地主时,律师通常了解案情后会先问原告打算如何支付律师 费。如果原告无钱支付,律师就需要评估案情胜算概率,以及被告资产情况如何。一旦发现被告名下几乎一文不名(own nothing or almost nothing),律师往往会选择劝告原告另请高明,下一个律师极可能又是同样程序和结果。总不能指望律师做活雷锋吧:)

万一!万一有免费公益律师或者有那么一个活雷锋律师接了案子咋办?两种情况:一种是地主胜诉,这样万事皆休,该干嘛干嘛去。一种是败诉赔偿,这就复杂了。如果被诉主体是LLC加地主本人。由于LLC的有限责任,赔偿金额将被限于该LLC的资产范围内。如果LLC资不抵债,那也就只能如此了,由美国的公司法决定的是不会被某个法官轻易推翻的。追诉到本人败诉了的话,据说就是无限责任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资不抵债宣告破产。不过、、、

小地主入门第一课恐怕就是入行先买保险,先是地主险(landlord insurance),然后是考虑买雨伞险(Umbrella Insurance);超出地主险覆盖的部分,雨伞险就开始起作用了。小问题:雨伞险该买多少?这其实是两个问题,你要先问自己第一你自己有多少财产有被别人追诉的风险,第二是你打算花多少钱,经历多大的多麻烦来取得自己需要的保险额度。雨伞险多少有些再保险(Re-insurance)的意味,购买费用(insurance premium)相对较低,通常一百万的保险额仅耗费两百美刀左右。有朋友会问,这么便宜还不使劲儿往高买?问题是相当多的雨伞险公司当你要求把伞险加到两百万以上后,卖给你之前,会要求你提供极为详尽的个人资产明细表。通常小地主也许没有意愿这样做。

接着上面 的官司继续说。如果地主买了地主险和雨伞险。一旦被诉讼,可能涉及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就先坐不住了。注意: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是牟利经济体。一旦 面临官司赔付,保险公司的法律团队就会自动卷入,在法庭上打他个七荤八素。大家都知道保险公司都是有超深口袋的大佬,雇佣的律师通常不会是无资历经验的菜 鸟。保险公司不论有多深的口袋也不会轻易不战放弃,主动认输赔付的,除非他发现,接受庭外和解对他最合算。

万一!万一保险公司这道防线也没顶住咋办?

太长了,又臭又长,到现在还没谈及信托,别急,下面就说了。先贴这些,下面继续写,再贴。板砖太多就闭嘴了,哇哈哈哈。

周末灌水瞎说: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供投资理财者自勉,共勉!!

周末灌水瞎说: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供投资理财者自勉,共勉!!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孔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这道理似乎很简单,但是可惜这世上很多道理知易行难。

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联接不易,知识信息获取相对困难,进入一个新领域,耗时长、成本高。学着进入房地产投资;股市投资投机要读书,听讲座,甚至拜 师学艺,成或不成,前期投入(时间、精力及金钱)几乎是省不了的。不过那时BSO、显摆、吹牛的成本却很低。人与人直接交往的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社交圈 子跟互联网时代无法相比。吹吹牛、不啦不啦一番很难被查证或质疑,这对喜欢忽悠吹牛的人来说可是曾经的黄金时代。LOL

互联网时代来了,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便利是联接,是大幅度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远隔千山万水,素未谋面的人们得以通过互联网互通有无,分享知识、经 验,甚至情感。嬉笑怒骂,扁人、插科打诨、自我娱乐、娱乐他人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码几个字,轻轻一点击就传到了网上,一瞬间就传到了千山万水之外。紧接 着点赞的点赞,质疑的质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一说到点赞就不由得想到了国内流传的段子:有好事者总喜欢把国内的文化跟西方文化比较。话说某人如厕忘记带纸,于是使用手机发帖呼救。据说: 有趣的是鬼子们见帖后,一瞬间就有若干人将纸送到以解尴尬燃眉之急,而在国内发生此事,帖子一经发出,送纸没见到,一瞬间“点赞”的有好几十人。LOL

话说回来,互联网好处多多,对某些人,比如那谁谁谁,就未必是好事儿了,BSO、吹牛的成本也高了!本来吹吹牛无伤大雅,可碰到了较真的,真明白的 行家,看穿吹牛者卢瑟(loser)真相也就是分分秒秒的事儿。人家厚道不戳穿就算了,万一碰到几个心直口快的立即揭开西洋景真相就让本为卢瑟的吹牛者很 不爽了。

沾过投资理财的朋友们,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知道其背后都有连带风险,有些貌似零风险或者小风险的投资投机赌博机会,不是你没弄明白就是您没安好心眼儿,刻意掩盖了其后的风险。

还是老话,投资投机有风险,越是有高回报可能性的机会,通常背后都有高风险,很多金融衍生物产品(如期货、期权)似乎有可能用简单或者特别复杂的策 略组合为自己的投资投机提供很好的对冲保护,问题是一旦保护完美了,去掉成本后的回报恐怕也所剩无几了(天下哪有真正的免费午餐?!!还是劳动致富,靠努 力靠知识来得实在:);自己不懂装懂(弄懂的成本其实现在很低)就算了,不懂装懂忽悠了别人就不美了-->自勉、共勉!!

周末灌水,吃饱了撑地瞎说,我一说您一乐就完了。谁当真谁犯傻。LOL